8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举行“守护品牌——政企面对面”活动,披露了横跨9省份的“极米坚果”商标侵权案查处细节——从一组电商平台的异常数据开始,四川省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多省份市场监管部门,斩断了一条横跨9省份的侵权链条。
此案涉及江西彩影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其生产销售的“极米坚果”投影仪涉嫌侵犯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米公司)的“极米”注册商标专用权,违法经营额达1.28亿余元。
藏在屏幕后的“李鬼”疯狂促销
据执法人员介绍,极米公司在市场经营中发现,江西彩影公司及其相关企业在同类产品上使用“极米坚果”商标,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涉嫌侵犯其“极米”注册商标专用权,因此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紧急求助。执法人员点开电商平台,检索结果触目惊心:“极米坚果”投影仪在几十家网店疯狂促销,价格不到正品的一半。更惊人的是,侵权网店遍布多个平台,生产、仓储链条延伸至江西、广东、广西等全国多地。
经初步研判,执法人员认为江西彩影公司存在类似商标侵权行为,同时对侵权规模作了进一步分析研判,分析涉嫌侵权销售额应该不低于1亿元。
鉴于案件涉及多个省份,四川省市场监管局马上向市场监管总局专题报告案件情况,请求对该案统一集中调查,得到总局的肯定和支持。总局先后召集江西、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河南、广西、四川等9省(区、市)局执法骨干多次共同研究案情,制定周密行动方案,对检查要点、取证要点、询问要点等做了详细分解,对侵权企业、代加工企业、销售企业、仓储企业分别制定现场检查方案,要求拨开迷雾,一举摧毁“侵权企业—代加工生产—电商销售”整个违法链条。
9省份联动同步突击检查30个涉案据点
面对这场全国性战役,市场监管部门打出三记组合拳:首先,协调电商平台提前固定证据。四川省局加强与北京、浙江、上海等地市场监管部门沟通,积极协调各电商平台企业,调取涉嫌侵权企业信息及全部销售记录,精准锁定违法主体及主要违法事实。根据企业登记信息穿透,锁定10家核心侵权企业。
其次,九省份同步出击避免打草惊蛇。2024年3月6日,9省份市场监管部门100余名执法人员统一行动,突击检查30余个涉案据点;现场查扣涉嫌侵权产品、财务账本、网店后台数据等关键证据。
最后,指定管辖防止断链。市场监管总局指定江西省宜春市市场监管局对江西彩影公司及其控制的相关企业统一调查处理,其余代工厂、包装商等由属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并严惩。
经查,江西彩影公司实际控制人肖某某共注册10家公司,委托他人生产投影仪、投影幕布等产品,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极米坚果”等商标,在多家电商平台开设25家网店销售,累计违法经营额1.28亿余元。
根据调查认定的违法事实,江西省宜春市市场监管局依法作出处罚决定,没收江西彩影公司及相关关联公司等10家公司违法所得314.34万元,罚款192.869万元。并促使江西彩影公司与极米公司达成和解协议:停止侵权行为,向极米公司赔偿损失400万元,达到维护企业商标专用权、保护企业品牌价值的目的。
电商平台调取侵权证据,成为破案关键
四川省宜宾市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员表示,此案探索出三条经验。首先,政企同心很重要。极米公司主动维权,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火速上报,市场监管总局直接坐镇指挥,企业诉求直达中枢,维权效率有效提高。
其次,区域协同是关键。大规模商标侵权案件涉案主体通常分布在多个省份,如果由各地分别查处,很容易打草惊蛇,导致部分违法主体关停“跑路”。采取统一调度、各地集中突击检查的方式,能够实现全面、有效的全链条打击。
最后,平台共治是出路。本案查办过程中,通过京东、拼多多、淘宝、抖音等4家电商平台调取侵权证据是关键一招,是破案的“核武器”,在认定侵权行为、确定违法经营额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信配资-360配资-配资网上配资-正规杠杆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